不要迷失在概念法中|“法是自然,法是平常”之四.jpg

插图|马诚璨  北京  7岁

今天早上隆波所教的,什么时候把我们看到的境界翻译出其中的含义,什么时候把它翻译出里面的价值了,说这个是这个……比如看到了这个,我们翻译它的价值说,这个是矿泉水瓶,什么时候我们翻译它里面的含义,什么时候变成水瓶、水杯了……这个就已经不是境界了,已经是概念法了。

 

因为事实上它之所以是水瓶,是因为我们概念地去界定了那是水瓶。但实际上真正的境界本身,并没有说它是什么。同样,我们的心,我们看到的,每一次我们去看心、观心,我们不需要去翻译它是什么。谁依然还在翻译……去体会嘛!每一次我们翻译的时候,就会觉得它会慢一步。有谁能感觉到吗?假设看到(谁)生气了吗?这个是正在生气吗?曾经有看到过这样吗?每一次我们想到“这个正在生气吗?”,我们就会觉得好像慢了一步了,我们比烦恼习气永远都慢了一步,明白吗?因为我们迷失在造作里面,迷失在概念法里面:看到那个境界是生气吗?或者它是迷失吗?这个其实永远都会慢一步。

 

因此,所谓的“如实观”的动作,它就像是特别地薄,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点,我们并没有去翻译它是什么。如果我们去翻译它是什么,实际上正在生气了!正在贪了,想得到这个、那个了。即便是有的人努力地想让它宁静,(以为)这么做就会宁静。但实际上,我们依然迷失在概念法里面。

 

隆波今天早上开示说:每个人,(包括)在禅堂和外面的人,隆波都评估过了,全部黏着在造作里面。因为很多人,我们大家不太愿意去如实观。如实观,它比我们想的更加薄,因为它超越我们的念头。我们只要还在想像它是什么样子的,它是这样子的……我们就会永远每一次都慢一拍。

 

谁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吗?什么时候我们把念头翻译为“这个是什么”,就已经慢了。

明白吗?我们在如实观的时候,老老实实、很诚实地去知道,看到有什么东西在,就够了。所以,要上来说这个境界、这个状态是知道,这个状态是觉知、是如实观,这个是很难表达的。即便有时候观对了,指出来的时候,事实上感觉到了吗?(好比)说:哎,刚才的心对了。比如有的人,高僧大德指给他看,就会觉得:“哎,那怎么对啊?”明白吗?因为对的那个刚才已经过去了。

 

因此,比如有时候这个对、这个错,别想去努力地重新把它制造出来,别努力去把对的心重新做出来。为什么?因为永远都会慢一步、慢一拍。

 

先要理解!这个是在解释隆波今天早上的开示,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,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依然迷失在造作的事物里面。

 

摘自:阿姜松开示

2024年3月2日

更多法谈链接:http://iDhamma.cn

编译声明

由于受到语言与修证水平所限,很难跨越不同的语种而还能如实还原尊者本意。因此,内容若有任何不当之处,无疑归责于我们,我们对此深表惭愧与歉意,并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标签: 概念发|境界|造作|迷失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