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自然,不要囚禁心|“法是自然,法是平常”之五.jpg

插图|马诚璨  北京  7岁

迷失,事实上是很难表达的,因为可以有好几个层次。首先我们应该先看到的是:我们不愿意很诚实、很老老实实地去知道。我们知道,是为了可以去把心的某一个部分做一些改变。我们看到境界,比如呼气吸气,我们本来应该是去如实观的,结果变成了努力地想看清楚、想觉知得更清楚,想跟呼吸一直在一起,想跟呼吸待的时间久久的……这个实际上依然还有在努力,依然还有在刻意。

 

我们在觉知、知道的时候,高僧大德说,要把“知道”作为临时的家,这个说错了。应该必须要跟自己禅修的业处在一起,作为临时的家。我们的禅修业处并不是让心放进去。如果我们的心被关在禅修业处里面,囚禁在禅修业处里面,心就不自然了。

 

因此,我们有一个禅修的业处,它仅仅是一个参照物而已,仅仅是一个参照物,(用于参照)相对的心是什么样子的。因此,首先我们不要控制,不要控制心,我们别去控制心必须要跟禅修业处在一起。如果我们去控制心,强迫它跟业处在一起,那我们实际上就在做不自然的事情,而且就会超过了“如实观”。

 

所谓的“如实观”这个词,它是生灭很快的一种状态。

 

如实观,“观”,其实就已经够了。所以它说起来很难,去如实观就够了,看了就结束了,看了就结束。

 

如果我们比这个更自然,我们的心就会轻松,会很轻松、很舒畅。

 

但是很多人修行觉得为什么那么难?有的人觉得修行要想“做对”为什么那么难呢?之所以难的原因是我们依然迷失在努力地要做什么,努力在造作,一直在造作我们的禅修,这个就难了嘛。它难,是因为我们在做违背自然的事情。

 

我们修行是为了要契入自然。一旦我们很自然地去觉知,去知道,去正确地、真正自然地去观境界,所观的境界就会示现高僧大德所说的——共性,就是所有的自然现象、所有的事情生灭的现象有一个自然的共性:它是生灭的,而且它是苦,它并不是一个实体,实际上,它是连续地在生灭的。

 

摘自:阿姜松开示

2024年3月2日

更多法谈链接:http://iDhamma.cn

 编译声明

由于受到语言与修证水平所限,很难跨越不同的语种而还能如实还原尊者本意。因此,内容若有任何不当之处,无疑归责于我们,我们对此深表惭愧与歉意,并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标签: 如实观|自然|生灭|共性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