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果子就要吃果肉,修行就要读得懂心 | “读懂自己的心”之四
插图|蕴喆 北京 11岁
隆波帕默尊者开示
翻译:坤能
2023年10月14日
更多法谈链接:http://iDhamma.cn
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像隆波这么教禅修,大部分都会教这么去打坐,这么去呼吸,这么去观腹部,这么去经行……都会这么教。问这么教好吗?同样也好。但那仅仅只是修行的外壳,仅仅只是修行的固定形式,修行真正的实质是自己的心。无论走得多漂亮,手部动作做得多么准确,但是读不出自己的心,那就依然没有抓住修行的实质;修行非常重要的实质是能够读得出自己的心。
因此,隆波并没有教要这么打坐,这么经行,这么去标注,那么去标注……隆波并没有这么教,而是教大家契入到读得出自己的心。如果我们能够读得出自己的心,修行一段时间之后,无论我们去哪个道场,听什么样的法,我们都会知道每一个教导处于哪个水平。有的地方只是修习宁静;有的地方是在催眠自己的心。修行了之后让心静止、空,念头出现就清除掉,不让它去想,那是属于催眠自己的心,不让它去想;有的人坐着去紧盯,紧盯大脑,紧盯身体,直到脖子疼,后背疼,全身都疼。
这个外壳有好处吗?有好处。但是我们并不是去吃外壳,我们要吃的是果肉。因此,我们必须要能够直接探究自己的心,我们要去看哪个外壳适合自己。因此,最重要的点在于一定要读得出自己的心。至于用什么样的外壳,那要看自己。比如,隆波擅长用的外壳是吸“佛”呼“陀”,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用这个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。有的人擅长于观腹部升降,那就去观腹部升降。但是大部分观腹部升降,都只是让心宁静去紧盯腹部,并不是为了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而是去紧盯腹部。如果我们让心去紧盯某一个部位,那是属于奢摩他的修行,那会获得宁静,但不会获得智慧,仅仅只是获得禅定。
禅定会生起在每一颗心,大部分人所修的禅定属于邪定——是没有觉性的禅定,只是一味地追求宁静,并没有真的觉性。我们要想获得正定,要想能够开发智慧,必须要有觉性。
因此,我们必须去训练,修习某一种业处,然后常常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接下来,心生气,我们并没有刻意要觉知,它会自行觉知:噢,现在生气了。我们常常去训练,心贪了,会自行意识到:噢,现在心贪了。这样,才称之为有觉性。并不是一直紧盯着去标注:什么时候生气?有生气吗?那就不行了,那就没有什么感觉可以观了。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原理,这样我们就会进步。
起步的阶段,修习某一种业处,然后去读自己的心。什么都行,只要是我们擅长的——也就是用什么样的外壳都可以,只要是我们擅长的就行了。擅长于念“佛陀”就念“佛陀”;擅长于观呼吸就观呼吸;擅长于念“佛陀”加观呼吸,那就去修;擅长于观腹部升降就去修,擅长于做手部动作就去修……什么都行,只要能够有觉性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就全部都好用了。
但是如果没有觉性,观呼吸,心就会跳进去紧盯呼吸;念“佛陀”,就会催眠自己的心不让它去想别的;观腹部升降,就会去紧盯腹部;经行,就会去紧盯脚或者紧盯整个身体——有的全都是紧盯,修了很多年也仅仅只是让心紧盯、静止、呆滞。因此,我们必须要训练有觉性,而非训练仅仅只是宁静。要读得出自己的心,那个是最重要的。
由于受到语言与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不同的语种而完全如实还原尊者本意很难。因此,译文若有任何不当之处,将归责于我们,对此我们深表惭愧与歉意,并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