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正确修行,就要读得出自己的心;要修行进步,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读得出自己的心

插图|惠佳朋 北京 5岁

隆波帕默尊者开示

翻译:坤能

2023年10月14日

更多法谈链接:http://iDhamma.cn

获得正念、正定的训练,已经教得很多了。比如昨天是九世皇去世的纪念日,也是节假日,来寺庙的人很多,几乎跟今天差不多,占了半个禅堂。隆波一个一个地检查肯定不行,所以就讲法给大家听。而且昨天来了特别多新人,大概有一半是刚刚从中国来的中国人。因为现在泰国给中国人免签证,所以来了很多中国人。他们一部分是来旅游的,一部分是来赚钱的,一部分是想学法的。到这个寺庙学了之后又到另一个寺庙,不停地换寺庙,看面孔就知道从好几个道场里学过了。他们以为泰国的每个道场教的都一样,所以就一头雾水,不知道该怎么修行了。所以隆波昨天讲法,讲的是最基础的部分,也就是修行最基础的阶段:要怎么训练自己。昨天没有直播,因为昨天并没有计划要讲法,在座的各位几乎全都没有听到,所以隆波昨天就让他们拍视频,今天放给大家看。大家先看、先听,然后隆波最后来做一下总结。

 

好了,请听。这也是为了节约精力,不用重复讲。

 

别把心往外送。

 

(以下为录音部分)

今天是前世国王九世皇去世的纪念日,他去世已经七年了,时间过得非常快。僧团会让每个寺庙念经,我们同样也念,只是在晚课之后念,那时大家已经不坐在这里了。我们大家坐着修行会更好,曾经修习什么禅修业处就去修,现在就开始。

 

事实上,如果符合修行的原理,什么禅修业处都好用。但是如果修了之后不知道原理,那就全都不好用。并不是说“念佛陀”好,“做手部动”作好,或者是“观腹部升降”好,或者是用“安般念”好,没有哪个更好,没有哪个更坏,只要符合正确的修行原理那就全部都好用。如果不符合原理,那就全部都错。

 

非常重要的原理在于我们要修习一个自己所擅长的业处,然后去观察自己的心。修习业处,我们的心生起了任何变化,要有觉性及时地意识到。我们坐着呼吸,念“佛陀”,我们的心散乱,知道散乱;不停地呼吸,心宁静,知道心宁静。我们呼吸,并不是为了追求宁静;我们呼吸,是为了能够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
 

修习别的业处也是一样,我们并不是为了追求宁静,因为宁静仅仅是随赠品。我们要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它会自行宁静。如果我们想让它宁静,它反而更加散乱。因此,修习禅修业处,然后去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心散乱,知道散乱;心宁静,知道宁静;打坐时心生起了疑问:诶?这么打坐对还是不对?知道有疑问。这样修习业处,然后不停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:心有快乐,知道有快乐;坐了之后心苦,知道心苦。

 

如果我们修习业处之后直接契入自己的心,那属于修行最短的捷径。

 

泰国的禅修大师阿姜曼尊者教导说:观心,是修行最短的捷径。因此,我们一开始就直接去观察自己的心:修习业处,我们的心有快乐,知道;心有苦,知道;心是善的,知道;心贪嗔痴,知道;心散乱或者心萎靡不振……心是什么样子的,都去知道。

 

生起最频繁的境界就是心迷失去想。比如我们坐着修禅修业处,很快,心迷失去想了,不需要禁止。心迷失去想了,知道心迷失去想了,我们不去打压、控制心,我们放任让心自然、平常地运作,我们的职责是紧随着知道,紧随着看见它的变化。我们看自己的心,就好像我们在看别人,或者像在看电影、看连续剧,紧随着去知道,紧随着去看见。心有爱,知道有爱;心生气,知道生气。

 

因此,每一个人都要修习业处,然后去读自己的心。如果真能按照隆波说的去修,不需要害怕不好,不需要害怕不对,然后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有一天,不用太久,最多一个月就会明白我们修行是为了什么?根本没有什么太多的,它简单!简单到我们根本想像不到。

 

我们以为修行太难了,要去打坐,也不知道要坐到什么时候;要去经行,经行到腿酸了又酸,也不知道径行是为了什么,心充满了疑问。因此从现在开始,无论我们做什么,要去读自己的心。修习某一个我们所习惯的业处,然后去读自己的心,宁静也知道,散乱也知道,懒惰了也知道,疑问也知道,不停地紧随着去知道、紧随着去看见。苦、乐、好、坏生起了,不停地紧随着去知道、紧随着去看见。训练一段时间,大概一个月,我们就会越来越熟练于紧随着去知道、紧随着去看自己的心。修习业处,然后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修一个月,我们就开始能够读出自己的心了。

 

一旦我们能够读出自己的心,接下来就到了修行非常重要的阶段,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。

 

阿姜曼尊者开示说,修禅定修得太多,就会太缓慢、浪费时间;坐着无缘无故地去开发智慧,又会散乱。

 

修行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性。要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觉性,我们必须要去练习。修习某一种业处,然后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先让自己训练至娴熟。当我们能够常常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,一旦心迷失、走神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我们就能够更快地觉知到。起先迷失了会迷失很久,接下来,心一迷失马上能觉知到,就会觉知得越来越快。一旦我们读自己的心越来越熟练了,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。

 

在固定形式里用功,就类似于拳击手在拳击馆里训练,训练有素之后才能上赛场打擂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,就好像在真正的战场上厮杀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,其实就是当我们的眼睛看见(所缘),心里面生起了变化,我们要有觉性及时地意识到。我们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一段时间,大概一个月左右,一旦我们眼睛看到画面,这个人漂亮,我们的心喜欢,我们及时地知道:现在的心喜欢;看到这个是我们的敌人,心有嗔恨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:心有嗔恨。这个,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。在耳朵听到声音,鼻子闻到气味,舌头尝到味道,身体接触到……然后我们的心生起了什么样的感觉,我们要有觉性及时地知道。这个,就是最绝顶的修行了。这个非常地重要,如果做不到这个的话,那我们离道果涅槃就还非常遥远。

 
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接触境界,我们的心有变化,及时地知道;我们的心接触到法的所缘——感知心方面的所缘,比如,我们坐着,并没有看到什么,听到什么,心无缘无故就跑去想东想西,然后心就生起了变化。比如平时我们坐着坐着突然想到了某一个人——我们并没有刻意要想,心会无缘无故自己跑去想。一旦想,这个人我们喜欢,我们就觉得:哦,这个人很好,我们想见到他,生起了想见到他的感觉。或者是我们坐着坐着,心想到了某一个人,这个人我们特别恨,嗔心生起了。这个人曾经骗过我们的钱,或者曾经在二十年前骂过我们,已经过去很久了,但是一旦心想起来,心就会自行生气,我们要有觉性及时地意识到。念头生起了,我们的心有快乐的反应、苦的反应,生起了善、不善,要及时地知道。这个,就是属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。

 

如果我们读不出自己的心,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并不是在标注:现在听,现在在闻,现在在尝,现在在想,而是放任让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自然、平常地运作,有眼睛就去看到画面,有耳朵就去听声音,有鼻子就去闻气味,有舌头就去尝味道,有身体就去感知冷、热、硬、软之类的,有心就去觉知念头。我们并不去阻止,让它们去接触。但一旦接触了之后,在心里生起了任何变化,我们要有觉性及时地意识到。这个,就称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。在日常生活中,一会儿眼睛看到画面,一会儿耳朵听到声音,一会儿心跑去想,不停地在变化,要想能够读得出自己的心,在根尘接触的时候,我们的心有任何变化,及时地知道。

 

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做到,必须先去练习。修习某一种业处,然后心有什么变化,要有觉性及时地知道。比如修了之后我们的心烦了,要及时地意识到;天气太热了,我们烦躁,要及时地意识到。

 

不停地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一旦来到日常生活中修行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接触到境界,心生起了变化,我们能够自然地及时地知道。不需要刻意知道,自行就能够知道。这样修行,我们才是真的抓住了修行的实质。

 

 编译声明

由于受到语言与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不同的语种而完全如实还原尊者本意很难。因此,译文若有任何不当之处,将归责于我们,对此我们深表惭愧与歉意,并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标签: 固定形式|读的出心|修行关键|日常生活中有觉性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