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次第地领悟

插图|亚宸 12岁 昆明

隆波帕默尊者开示

翻译:坤能

2023年10月27日

更多法谈链接:http://iDhamma.cn

当智慧彻见到“我”不存在,就已经断了——“我真的存在”这个错误的见解。一旦“我”不存在了,爱、吝惜、紧抓不放,对自我的执着抓取依然存在。仅仅只是断了错误的见解,但是还没有断执着抓取。错误的见解只是见解,执着、抓取是执取。

 

因此,别认为初果圣者有多么殊胜,他们仅仅是断了错误的见解——“我”不存在。他们还有烦恼习气吗?烦恼习气依然还很圆满,烦恼习气只是死掉了一部分而已,也就是错误的见解死掉了一部分。断了错误的见解——以为有“我”存在;断了疑结——对三宝的怀疑,这称之为疑结。

 

有时候我们会翻译得很简单,说疑结就是怀疑。比如寺庙门口的这条路会通到哪里?不知道。如果不知道这些,不能称之为疑结。怀疑这条路是不是能抵达终点呢?是谷歌带我们走过来的,但是为什么还没有到呢?这样的疑问不能够称为疑结。真正的疑结是对三宝的怀疑:佛陀真的存在吗?佛陀教的法是不是对的?他教导的佛法是为了纯净无染、解脱自在,这是真的吗?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修行之后能够见法吗?我们的心真的可以变为僧吗?

 

如果我们依然还没有证到初果须陀洹,这样的疑问就依然还会有。有时候我们浑水摸鱼,有疑问:依照这个法修行了之后,真的能够解脱吗?就会有疑问。有的人修行只是看到越来越苦了,根本没有离苦。凡夫就是这样的。佛陀真的存在吗?还是他们杜撰出来的,为了教我们世间法呢?就会有疑问。看到的全都是素质不好的出家人,圣者真的存在吗?诸如此类才能称为疑结——对三宝有怀疑。

 

还有另外一个,也就是戒禁取结,有一些很愚昧的行持,不用担心这些,它会自己断的。如果能够断除身见结,那么无论是戒禁取结还是疑结,都会同时自行断除。就像我们断了欲界的贪,同时也会断欲界的嗔。它们就像硬币的正反面,如果把正面扔掉,硬币的反面也会一起被扔出去。

 

我们慢慢修行。首先必须要断除“有我存在”的这个错误见解,接下来不停地去训练修行,直到对自我再也不会有执着。

 

最开始是断除错误的见解,接下来是断除紧抓、执取,这是不同的层次。

 

如果能断除错误的见解,就是初果的须陀洹;能够断除对身体的执着,是三果的阿那含;能够断除对心的执着,是证悟到阿罗汉。苦的终点就在那里,不再对身体有执着,不再对心有执着,因为彻见了身体本身是苦,心本身是苦。

 

来到那一点之前,就会看到身体是苦的温床,心是苦的温床。比如三果圣者会看到身体本身就是苦,但心还是苦的温床。修行到终点,才会知道心本身也是苦。

 

法的领悟是有次第的,不需要受到惊吓。我们有次第地按照这个去学习,就像我们觉得各种学科要学到博士的程度太难了,因为我们小学都没毕业,那就难。但是我们有次第地去学习,那就不难了。法也是一样的,要有次第地来学,那是不难的。

 

编译声明

由于受到语言与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不同的语种而完全如实还原尊者本意很难。因此,译文若有任何不当之处,将归责于我们,对此我们深表惭愧与歉意,并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标签: 疑结|戒禁取结|须陀洹|阿那含|阿罗汉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