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间从来没有停止过动荡不安,国际局势也非常地动荡,每个国家从来没有宁静过,世间永远都跟问题并存。

现在到处都充满了冲突,这是正常的。政治也是有问题,(持不同政见者)相互会争吵。公务员也会有问题,警察也会有问题,老师也会有问题,出家人也会有问题,这是很正常的。只是在听到一些新闻的时候,我们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心,不然就会有一些偏见。比如说我们心里面,当一方面对另一方面有不同意见,我们会有偏见、有不喜欢。比如我们喜欢这个人,这个人受损了,我们就会不喜欢,就不喜欢这样的新闻。我们的心就会动荡起伏,一直处在动荡起伏之中。那是很正常的,世间的常态从来没有真的宁静、平静过。比如有的出家人去一起应供的时候,结果合不来,打架的都有。我们不需要因为这些新闻而动摇。

以前隆波的工作就是跟新闻打交道,每一天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,动荡不安,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心。然后就训练自己,不停地去观察自己的心,如果心依然还在动荡起伏,就说明自己还不够好。并没有在批评谁不好,我们来看自己。如果我们足够好的话,无论世间发生什么,我们的心都不会动荡起伏。因此法可以保护、呵护修行人。如果我们有法的话就不苦,心就不会起起伏伏,就会比较舒坦。

在看新闻的时候,一些不好的新闻我们会讨厌,那我们同时也变成了不好的人。在看到谁做好的事情,我们随喜他们,有随喜的心,这样很好。看到别人很好我们不喜欢,那我们的心就是不善的。我们看到很好的人,我们故意去刁难他、为难他,我们的心也会蒙上阴影。别故意去刁难那些好人,不然恶业会现前的。我们看到别人做不好事情的时候,别讨厌他们。我们没有职责去裁决谁,业最后会自行作出裁决。但是业并不是只有单一的条件——做了之后马上就会结果,比如有的坏人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坏,他也曾经做过好的,也有善的业报现前。当发现他依然在做坏事,就会疑惑坏的人为什么没有接受到果报呢?那是因为还没有到时间,到了时间会自然看到结果的。隆波对业果法则是非常坚信的。

以前跟高僧大德在一起,曾经听过他们的传记。他们在年轻的时候,也有人会故意刁难他们。有的人被刁难得很厉害,比如说像隆布尚长老。谁曾经听过他的名字?他是苏林府隆布敦长老的弟子,他也是阿姜曼尊者的弟子。他在早期出去弘法的时候,当地的那些人不喜欢,害怕好的修行人到了这个地方之后,会抢了他们的供养,然后就故意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刁难他。甚至,有一次晚上的时候,他在寮房打坐,他的心集中下来,外面的世界完全感知不到了,早上起来的时候,心从禅定里面退出来,发现说为什么自己睡到这个地方了?原来他们晚上进去寮房拼命地打他,头都被打碎了。小的寮房全塌了,并把他压在里面,想把他杀掉。等他禅定退出来之后特别疼痛,他也没说什么。那些人活了一段时间,曾经旧的福报用完了之后,就很快地死去了。在隆布贴长老早期到南部的时候,有人刁难他,把脏的东西供养在他的钵里面。他回到寺庙,就跟寺庙里的弟子说,你把这个拿掉,然后他就正常地去吃饭。刁难的那些人最后会非常的艰难。

事实上,我们不需要因为看到谁做不好的,就去讨厌谁、对谁生气、恨谁,那样我们的心就蒙上了阴影。我们自己有法就行了,谁坏那是他的事情,我们自己别坏就够了,要秉持这样的原则。几乎每一位高僧都遇到这样的问题,都要经历魔王各种各样的考验。隆波也曾经遇到过,大概在十几年以前,无缘无故被居士们、出家人拼命地攻击,最后也没有发现这些人有好的提升,有人坐牢了,也有的人损失了名誉地位。业真的都是属于自己的,我们不需要做什么,我们就去布施、持戒、修自己的行。

如果我们相信业,我们就不需要恨谁、讨厌谁。业是很难理解的一个板块,真的彻底地了解业的人只有佛陀,因为它属于一种不可想象的范围。不可想象的有好几种,比如说悟道成佛的智慧,那是属于不可想象的,那是超过我们人类想象的水平,超过了我们能想的水平;还有业,还有那些能够入到禅那、有各种的能力,那些属于不可想象的范围。因此,我们是不知道、看不见、无法亲证业是怎么运作、怎么结果的。

后面有的经典努力地在解释,但是无法真的解释得了。比如解释业,业有三个大的群体,每一个群体有四个主题,总之有十二种业,自己去到谷歌上面看。若按照果报成熟的时间来区分:有的业是马上就会结果的;有的业会在下一世结果;有些业会更久,好几世才会现果报;有些业结了果之后就无法继续往下面结果了。按照业的功能来区分:有的业会导致我们出生成这样的人,是好还是坏没有关系,因为善业现前就会很好,恶业现前导致我们就会出生不好,这是属于第一类业。导致我们获得现在这样的经验、这样的状态,这个是不好的恶业现前了、或者是善业现前了,那个是属于投生业。还有另外一种业是属于护持性的,让它力量更强。比如说我们出生了,然后恶业现前导致我们穷,又有其他护持性的业现前——比如说我们喜欢赌博、不喜欢赚钱、偷懒,这样会更穷。或者说我们善业现前了,然后也有一些护持性的业,护持我们的那些好的,那就会让我们更好。现在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属于有很好的业,我们出生是属于六根俱全的,我们对佛教有信仰心,并努力地想要听法。我们出生了之后有基础,我们的心是很好的,对法有兴趣,而且我们有护持性的力量,也就是我们动手来修行,动手来学习。来学法、来修行就会导致我们善业就会更加强大。还有另外一种业它是属于把伤害性降低的业,比如说我们恶业现前了,我们出生了很穷,但是我们努力地去精进,懂得去结交人,懂得过跟我们相匹配的生活,懂得储蓄,这样的业就会把穷的旧业影响力减轻。因此业有好几种功能,有些业它就无法继续往下面运作了。

这个,好好去体会。它并没有回答我们,解释各种各样的业,并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。我们遇到现在这样的问题是源自于什么样的业?没有谁可以回答得了。那就努力地去回答、努力地去解释,但这个在三藏经典里面是没有的,那是后面的出家人努力地想去解释业这个板块。或者是哪个业的力量很强,会导致产生结果,比如说五大逆罪的恶业的力量是很强的,如果谁犯了五大逆罪,肯定是会在很快速的时间里结果的。比如说我们好的方面有入到禅那了,如果我们在死的时候是在禅那里面,怎么都会去到梵天界,不可能去到别的地方。我们如果是犯了坏的五大逆罪,比如说杀父杀母,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法让佛出血了,我们作为居士也无法让僧团分离,最多只是引诱让僧团分裂,真正可以让僧团分裂的其实只有僧。因此我们作为居士,我们想有机会去造五大逆罪,只有杀父杀母。如果我们的父母全部都死了,我们就没有机会去做不好的五大逆罪了。但是好的不逆罪还可以做得到,比如说去入禅那之类的。因此业在现前的时候,五大逆罪会先结果,它是有次第的。大的业和小的业,小的业比如说有一点点的动机的,只有当没有比这个更沉重的业报时才会结果。

听来听去依然还是不知道,究竟我们现在遇到这个问题,是因为什么业呢?因此,它是只有佛陀能知道的,别人不可能知道的,有的只能想象,只能是猜测。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多,有的人号称这个人是因为有这样的业要这样去消。佛教并没有所谓的消业,有的仅仅只是有了业之后要去播种善的业,是为了减轻旧的恶业的影响力,只能做到这个程度。

因此,业这一块,我们是无法彻见、无法彻底了解的,先把它挂起来。事实上在业这个板块,它其实就是属于因跟果,属于因果法则——如果我们播种这样的因就有这样的结果,我们播种另外一个因就会有另外一种结果——那是属于因跟果的关系。佛陀的法全部都是属于因果法则,没有什么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、无法验证的。 世间从来没有停止过动荡不安,国际局势也非常地动荡,每个国家从来没有宁静过,世间永远都跟问题并存。

现在到处都充满了冲突,这是正常的。政治也是有问题,(持不同政见者)相互会争吵。公务员也会有问题,警察也会有问题,老师也会有问题,出家人也会有问题,这是很正常的。只是在听到一些新闻的时候,我们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心,不然就会有一些偏见。比如说我们心里面,当一方面对另一方面有不同意见,我们会有偏见、有不喜欢。比如我们喜欢这个人,这个人受损了,我们就会不喜欢,就不喜欢这样的新闻。我们的心就会动荡起伏,一直处在动荡起伏之中。那是很正常的,世间的常态从来没有真的宁静、平静过。比如有的出家人去一起应供的时候,结果合不来,打架的都有。我们不需要因为这些新闻而动摇。

以前隆波的工作就是跟新闻打交道,每一天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,动荡不安,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心。然后就训练自己,不停地去观察自己的心,如果心依然还在动荡起伏,就说明自己还不够好。并没有在批评谁不好,我们来看自己。如果我们足够好的话,无论世间发生什么,我们的心都不会动荡起伏。因此法可以保护、呵护修行人。如果我们有法的话就不苦,心就不会起起伏伏,就会比较舒坦。

在看新闻的时候,一些不好的新闻我们会讨厌,那我们同时也变成了不好的人。在看到谁做好的事情,我们随喜他们,有随喜的心,这样很好。看到别人很好我们不喜欢,那我们的心就是不善的。我们看到很好的人,我们故意去刁难他、为难他,我们的心也会蒙上阴影。别故意去刁难那些好人,不然恶业会现前的。我们看到别人做不好事情的时候,别讨厌他们。我们没有职责去裁决谁,业最后会自行作出裁决。但是业并不是只有单一的条件——做了之后马上就会结果,比如有的坏人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坏,他也曾经做过好的,也有善的业报现前。当发现他依然在做坏事,就会疑惑坏的人为什么没有接受到果报呢?那是因为还没有到时间,到了时间会自然看到结果的。隆波对业果法则是非常坚信的。

以前跟高僧大德在一起,曾经听过他们的传记。他们在年轻的时候,也有人会故意刁难他们。有的人被刁难得很厉害,比如说像隆布尚长老。谁曾经听过他的名字?他是苏林府隆布敦长老的弟子,他也是阿姜曼尊者的弟子。他在早期出去弘法的时候,当地的那些人不喜欢,害怕好的修行人到了这个地方之后,会抢了他们的供养,然后就故意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刁难他。甚至,有一次晚上的时候,他在寮房打坐,他的心集中下来,外面的世界完全感知不到了,早上起来的时候,心从禅定里面退出来,发现说为什么自己睡到这个地方了?原来他们晚上进去寮房拼命地打他,头都被打碎了。小的寮房全塌了,并把他压在里面,想把他杀掉。等他禅定退出来之后特别疼痛,他也没说什么。那些人活了一段时间,曾经旧的福报用完了之后,就很快地死去了。在隆布贴长老早期到南部的时候,有人刁难他,把脏的东西供养在他的钵里面。他回到寺庙,就跟寺庙里的弟子说,你把这个拿掉,然后他就正常地去吃饭。刁难的那些人最后会非常的艰难。

事实上,我们不需要因为看到谁做不好的,就去讨厌谁、对谁生气、恨谁,那样我们的心就蒙上了阴影。我们自己有法就行了,谁坏那是他的事情,我们自己别坏就够了,要秉持这样的原则。几乎每一位高僧都遇到这样的问题,都要经历魔王各种各样的考验。隆波也曾经遇到过,大概在十几年以前,无缘无故被居士们、出家人拼命地攻击,最后也没有发现这些人有好的提升,有人坐牢了,也有的人损失了名誉地位。业真的都是属于自己的,我们不需要做什么,我们就去布施、持戒、修自己的行。

如果我们相信业,我们就不需要恨谁、讨厌谁。业是很难理解的一个板块,真的彻底地了解业的人只有佛陀,因为它属于一种不可想象的范围。不可想象的有好几种,比如说悟道成佛的智慧,那是属于不可想象的,那是超过我们人类想象的水平,超过了我们能想的水平;还有业,还有那些能够入到禅那、有各种的能力,那些属于不可想象的范围。因此,我们是不知道、看不见、无法亲证业是怎么运作、怎么结果的。

后面有的经典努力地在解释,但是无法真的解释得了。比如解释业,业有三个大的群体,每一个群体有四个主题,总之有十二种业,自己去到谷歌上面看。若按照果报成熟的时间来区分:有的业是马上就会结果的;有的业会在下一世结果;有些业会更久,好几世才会现果报;有些业结了果之后就无法继续往下面结果了。按照业的功能来区分:有的业会导致我们出生成这样的人,是好还是坏没有关系,因为善业现前就会很好,恶业现前导致我们就会出生不好,这是属于第一类业。导致我们获得现在这样的经验、这样的状态,这个是不好的恶业现前了、或者是善业现前了,那个是属于投生业。还有另外一种业是属于护持性的,让它力量更强。比如说我们出生了,然后恶业现前导致我们穷,又有其他护持性的业现前——比如说我们喜欢赌博、不喜欢赚钱、偷懒,这样会更穷。或者说我们善业现前了,然后也有一些护持性的业,护持我们的那些好的,那就会让我们更好。现在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属于有很好的业,我们出生是属于六根俱全的,我们对佛教有信仰心,并努力地想要听法。我们出生了之后有基础,我们的心是很好的,对法有兴趣,而且我们有护持性的力量,也就是我们动手来修行,动手来学习。来学法、来修行就会导致我们善业就会更加强大。还有另外一种业它是属于把伤害性降低的业,比如说我们恶业现前了,我们出生了很穷,但是我们努力地去精进,懂得去结交人,懂得过跟我们相匹配的生活,懂得储蓄,这样的业就会把穷的旧业影响力减轻。因此业有好几种功能,有些业它就无法继续往下面运作了。

这个,好好去体会。它并没有回答我们,解释各种各样的业,并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。我们遇到现在这样的问题是源自于什么样的业?没有谁可以回答得了。那就努力地去回答、努力地去解释,但这个在三藏经典里面是没有的,那是后面的出家人努力地想去解释业这个板块。或者是哪个业的力量很强,会导致产生结果,比如说五大逆罪的恶业的力量是很强的,如果谁犯了五大逆罪,肯定是会在很快速的时间里结果的。比如说我们好的方面有入到禅那了,如果我们在死的时候是在禅那里面,怎么都会去到梵天界,不可能去到别的地方。我们如果是犯了坏的五大逆罪,比如说杀父杀母,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法让佛出血了,我们作为居士也无法让僧团分离,最多只是引诱让僧团分裂,真正可以让僧团分裂的其实只有僧。因此我们作为居士,我们想有机会去造五大逆罪,只有杀父杀母。如果我们的父母全部都死了,我们就没有机会去做不好的五大逆罪了。但是好的不逆罪还可以做得到,比如说去入禅那之类的。因此业在现前的时候,五大逆罪会先结果,它是有次第的。大的业和小的业,小的业比如说有一点点的动机的,只有当没有比这个更沉重的业报时才会结果。

听来听去依然还是不知道,究竟我们现在遇到这个问题,是因为什么业呢?因此,它是只有佛陀能知道的,别人不可能知道的,有的只能想象,只能是猜测。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多,有的人号称这个人是因为有这样的业要这样去消。佛教并没有所谓的消业,有的仅仅只是有了业之后要去播种善的业,是为了减轻旧的恶业的影响力,只能做到这个程度。

因此,业这一块,我们是无法彻见、无法彻底了解的,先把它挂起来。事实上在业这个板块,它其实就是属于因跟果,属于因果法则——如果我们播种这样的因就有这样的结果,我们播种另外一个因就会有另外一种结果——那是属于因跟果的关系。佛陀的法全部都是属于因果法则,没有什么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、无法验证的。 我们仰赖于觉性,不停地去读出自己的心;如果我们读不出来自己的心,我们就会有些缺失了。比如有的人读自己的心读不出来,不会观自己的心,生气正要打人,正要伤害人了,拳头正举起来要揍人、要打人了,自己应该持戒没去持,但那个时候意业已经做了,仅只是身业还没有动手去做,那已经有结果了。

曾经有一个辩题,说在身业、口业与意业之间,哪个副作用是最严重的?有一位外道用这个作为主题来跟佛陀辩驳,他说身业的果报是最严重的。比如我们心里面想要那个人死,但是法律并没有惩罚我们,但是如果我们动手杀死别人了,那法律就惩罚我们了,所以他就说身业的结果是最严重的。语业,是骂别人被投诉了之后才有结果;但是意业没有谁可以看得到,没有什么结果。

佛陀说:不对的。在他的观念里面,意业的结果是最严重的。口业跟身业能够生起都是仰赖于意业,它之所以能够完成都是因为心里已经先造了业,所以才会在身跟口去造业。如果心不坏的话,那在身跟口上怎么可能会干不好的呢?因此,真正的分水岭在于我们自己的心。我们要去呵护自己的心,我们的心就清凉、快乐,因为心是善的,是有福报的状态。有觉性去呵护心,我们就会有快乐,法就会在这一点来呵护我们。

因此,在接触那些不好的、不喜欢的新闻的时候,讨厌这个政治家——这个人应该坐牢的,但是没有坐牢。假设特别恨出家人,想让他还俗,为什么就是不还俗呢?要去看自己的心,自己的心是善的、还是不善的?要好好地去看。如果心真的是善的,不会去干预别人的,只是来干预自己都已经很难了,为什么要去干预别人的心呢?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业,但是所有的业都是有果报的,都是有结果的。如果我们活得久一点,我们就会知道、就会看见。

提婆达多恶业充分结果现报的时候,要等他活到很老的时候了。他从佛陀时代的早期就开始造恶业了,等到最后的恶业现前,大地把他吸进去,都已经到佛陀时代的晚期了。为什么提婆达多的果报来得那么慢呢?因为提婆达多也有他的善业,比如他离开了无间地狱之后,还要再经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,但是有一天他会变成独觉佛,他会比目睷连尊者、舍利弗尊者更高,因为他是独觉佛。

因此,事实上每一个人并不是百分百做的都是坏事,每一个人都播种了善业,也播种了恶业,因此别去有疑问:那些造恶业的人为什么活得那么久呢?因为他曾经也做过善业,所以别去恨他,他怎么样都会接受到结果的。所有的业果法则其实全部都是因果法则,我们要有觉性去呵护自己的心,这样我们就播种好的因了,结果必然会好,我们的心就会好,我们的语言也会很好,我们身体方面的行为举止也会很好。法呀!已经来呵护我们修行人了,也就是让我们变成好人、不坏。因此,未来我们的好越来越高的话,它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,坏的根本就追不上了。

曾经听说过鸯掘利摩罗吗?隆波曾经有提问过,说谁认识鸯掘利摩罗,整个禅堂的人全举手了,隆波自己都不认识呢。那时候出生的,有没有来得及也不知道,也许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生,但是处在不同的城市也不认识。我们读了传记,鸯掘利摩罗他杀死了一千个人,他能杀死那么多人,那为什么他听了佛陀的开示不久就证悟阿罗汉了呢?这个是因为他曾经也播种过善业。因为他造了恶业,跟了不好的老师,那是个妒忌心很重的老师,害怕弟子更优秀,害怕弟子跟自己的老婆发生不正当的关系,然后弟子太厉害了,就想办法去消灭他。教他去杀人,说杀了人了之后,他就会有更好的能力。结果他杀了别人,但是他懂得去杀,也懂得去逃,最后他能活下来,他并没有什么神通之类的,因为他聪明嘛,只是因为聪明而已。

但是,一旦遇到了佛陀,稍微点拨了一下,他就放下了武器,用心修行。在托钵的时候,别人看到他就会很恨,就用石头去砸他,拿棍子去追他,这个是果报,是因为他杀过他们的亲戚。他的头破了之后来找佛陀,佛陀就说,那很好,好过于下到地狱很长时间,这个仅仅只是接受的一点儿小果报而已。他最后能够接受,然后修行证悟阿罗汉,证悟阿罗汉之后还有一段时间,别人还会追打他,直到最后看到他的美德了,就回过头来供奉他。

因此,每一个人并没有全部都是好,或者全部是坏,看我们自己就行了,百分之百的好吗?也不是的,也是既有好也有坏的。仅仅只是说那个要坏的时候,我们修行了之后,就别去迎合他,努力地去提升自己的觉性、禅定跟智慧,善法就会越来越强大,越来越强大,接下来恶业的结果就追不上我们。比如说鸯掘利摩罗他本来应该下到地狱要很久的,但是他证悟阿罗汉了,他不需要堕到地狱了。一旦他死去,曾经剩下来的果报还没有来得及结果,就根本没有机会结果了,因为他没有蕴再来承接果报了,既包括善业,也包括恶业,已经没有蕴来承接了。

因此,努力地提升我们自己心里面的法,透过有觉性去呵护自己的心,好好地去呵护自己的心。接下来我们就会相信业和因果,我们就不会生气,不会恨谁。谁伤害我们,他必然会有自己的业,我们被伤害也是自己的旧业,他们伤害我们,在这个时候是属于他的新业,要这么去想,愿意接受,然后别去恨,别去记仇。我们现今被引诱,相互之间去记仇和不喜欢,仅仅是不同的群体,就开始相互杀害对方了,就麻烦了,就会一团糟,因为心被引诱,相互之间产生嗔恨。

要慢慢地修行,我们的心看到世间的事实,然后心松开执取,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抵达宁静跟快乐。我们在执着、抓取什么呢?如果是佛陀教出家人,就会说到对五欲的执着(“欲取”),对知见的执着、执取,即“见取”,以为我真的存在的“我语取”,还有“戒禁取”,都会这么教。但是如果教这个时代的居士,就会稍微调整一下,还是原来的内容,但是会教让居士们能听得懂的。

首先,我们执着于什么?我们执着于利益,我们执着于快乐、舒服。我们还执着什么?我们执着我们的见解,也就是执着我们的看法,执着我们的念头,执着我们的理想。不同理想的人相互之间会杀,然后就无法一起共存;利益如果发生冲突的,也无法一起共存,因为我们执着。感觉到了吗?“我语取”——我们感觉到我们存在,我们以自己为世界的中心、宇宙的中心,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。我们都会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,然后来裁决别人,透过自己来裁决别人:这个人错了,那个人错了。

比如有时候,像以前有一个新闻,出来抓那些长老让他还俗,让长老还俗。这个在做了裁决了,他们并没有这个职责来做出裁决的。比如说看到那些出家人不好,如果是违法了就去法院告他;或者如果出家人做得不好,就先去佛协举报,如果佛协不作为的话,那就去法院投诉,这么做是对的。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来裁决别人,你自己裁决别人错了,这个称之为我们的执着,我们以自我为中心。再看另外一个执着、执取,就是执取我们的计划、我们的生存方式,最好的生存方式必须是我们这样的,别人是不好的,这么执着。

作为世间人,我们执着的其实就是这四种,就像出家人一样执着的,只是以巴利文说出来就很难听得懂。首先第一个我们会执取利益,执取快乐;另外一个就是执取我们的看法、念头、理想;或者是我们执取以自我为世界的中心、宇宙的中心;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执取我们习惯的东西,我们曾经这么做,这个很好,我们来裁决别人,跟我们做得不一样的就不好。

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比如嚼槟榔。以前的人嚼槟榔,那并不是什么坏事,在有人来家里拜访的时候,除了给他水喝,还要拿槟榔给他嚼,那个是属于一种招待方式。但是到了现在,嚼槟榔不好了,我们看到嚼槟榔的人,我们就会批评他,因为觉得他的生活方式跟我们生活方式不一样了,认为这个不好。

因此,如果我们懂得测量自己的心,对这四种情况的抓取就会慢慢地松开,执着就会减少,苦就会减少;执着越多,苦就会越多。根本没有什么,其实也就是业果法则。

好,今天讲法讲到这里就够了吧。今天礼拜天,讲得稍微简单一点,因为讲得很沉重的已经好几个月了。但事实上,今天讲的板块很沉重,有什么东西会比业更沉重呢?


1号:每一天做固定形式练习。有一次开车时,心里生起了不舒服,忆起“心苦而不是我苦”立马就轻松了。曾经感觉到变化,迷失去想的时候还有“我”在,今生绝对不会放下修行。修行对了吗?

隆波:对的,对的,继续往前走。现在这一刻你让心静止不动了,感觉到了吗?别去干预让心静止不动,别那么做,要正常,要正常。现在的心不正常,太过于进去控制它了。你的修行不错,慢慢地去提升。

今天早上也有个法工来给隆波作报告,他是卖咖啡的。他说有一天正在冲咖啡,看到客人特别多就很厌倦:一直来这么多人干嘛?想让客户少一点。他看到自己的心是这样子的:看到这个人喜欢,看到那个人不喜欢。并没有刻意要看,为什么会自己看到呢?隆波说:这是你培养觉性的结果,像隆波教的那么去做,到了某一点,觉性能够自行工作。心喜欢这个人,会看到;心讨厌那个人,会看到;客户很多,特别想休息了,还没完没了地来客人,很烦了,又会看到。他说他并没有刻意要看,隆波说如果刻意要看,那就不是真的了。真正的觉性生起时没有刻意,会自行看到。但是无缘无故会看到吗?不会看到的,如果无缘无故就能看到,世间的人全部都证悟道果了。必须要训练,训练的方法就是持戒;每一天做固定形式练习,然后,修习业处了之后,心跑了知道,心去紧盯了知道,不停地训练;接下来,在日常生活中,当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境界时心里面生起了变化,觉性自行知道,不需要刻意,这样才是不错。

1号也很好,观得对。你的错误在于一直拉着心、拽着心,太过于静止了。必须能够运动变化,别去呵护五蕴里的心,别呵护让它一直静止,这样做不好,会变成习惯。你看到色、受、想、行是无常、苦、无我,但是心呢,始终是我。必须去看,必须看到心本身也是能够生灭,能够变化的:一会儿变成知者,一会儿变成想者;一会儿变成知者,一会儿变成紧盯者,要去训练。别去拉着拽着心,让它静止不动。


2号:感觉自己是一个不会修行的人,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,所以听不懂,就只是努力地跟呼吸在一起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看到身体呼吸,身体不停地呼吸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不要期待任何的东西,就只是以正常的心看到身体呼吸,以正常的心,去看身体呼吸。

读书啊,并不会让我们的修行比不读书的人更好。原先的高僧大德都没读过什么书的,都是农民,小时候放牛、放羊,长大了去耕田,收割水稻。他们没有读很多的书,但他们看到世间的苦和忧患,看到生命根本没有任何意义。他们从事实中去了解、学习,并不是从经典里学习。他们看到世间除了苦什么都没有,有的全是负担,负担、包袱永远没完没了。今年种田、明年种田、后年还要种田,生命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,这么照见后就去修行,获得了突破,成为高僧大德,让我们顶礼膜拜。

隆波曾经给出家人们分享过,隆波读书读得很多,工作也做得很好,但是顶礼的那些高僧大德全都是平民百姓,隆波五体投地地去顶礼他们,至于很有学历的那些人,隆波只是礼节性地去合掌。真的让自己五体投地的那些人,是透过真实的生命来学习的人,并不是从经典来学习的人。

因此,没读过书并不是缺点。从心里面的事实来学习,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心是无常的,一会儿苦、一会儿乐、一会儿好、一会儿坏。不停地去认识了解它们,读不出来的时候就回来呼吸,吸佛、呼陀;心宁静有了力量之后,再慢慢地去观察、去体会:身体一会儿动,心一会儿又开始工作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离苦。


3号:观身体动和观心跑去想,心对于退步更加中立了、爱舒服减轻了、看到苦的常态越来越多了、越来越愿意接受事实——挣扎减少了、看到对比会让自己苦——对世间的对立减轻了。依然喜欢看新闻,想用心把看新闻的时间减少用于修行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能够减少很好,你的心还不够强大,看新闻心会不停地动荡起伏,浪费时间。以前隆波是用新闻来工作的,新闻看得非常多,但是隆波不会跳进去。读了这个新闻,心担心,知道担心;读了这个新闻,心高兴,知道高兴,读这些新闻,但不会跳进去。你还做不到,因此能够减少很好,要减得少少的,只是必须的才去读。如果会修行了,就不会跳进去,我们必须要知道新闻,但是不会跳到新闻里面去。如果还有跳进去,那就读得少少的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去读。


4号:曾经特别打压自己,现在觉得减轻了但依然有。觉性还不够快,喜欢去拉心,拉的时候身体会紧;紧了及时地知道,就会减轻一点;有时候没有消失,会知道不喜欢;如果特别得紧的话,就用奢摩他来纠正。请求长老开示。

隆波:要去用功,已经修对了。你这样会慢慢地越来越好,越来越好。早期训练的时候就是这么累的,每个人都这样。早期修行时每个人都会紧,有的人最开始时,心紧了身体也会紧,有时候会疼痛。慢慢地去修行就会知道:紧是因为自己太过于刻意了;之所以刻意,是因为自己想好,因为有想要在背后;慢慢地去修行,就会看到它的根源,就可以透过不需要有想要来修行。修行就是不停地去探究身、探究心,按照佛陀的教导去练习,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要,要轻松地去觉知。我们大家现在一轻松就会很懒,因此现在有点紧是很好的,但是别紧到血管爆了,或者是让自己变残疾就好了。


隆波:5号学很多了,变化很大了,心已经变化很大了。

5号:早晚经行,日常生活中观身体动和心迷失去想。看到没有如愿以偿就会烦躁。请求开示。

隆波:没有如愿以偿是因为有想要,要去及时地知道这个。断了想要之后继续去用功。


6号:心依然粘着于家里面的事情,隆波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业,所以现在能够放下了,修行更好了,但是担心自己放下得是不是太快了。现在更加频繁地看到散乱了,紧盯减少了,修行更加精进了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很好,修行就是这样的,家里的事情、孩子的事情、先生的事情、赚钱的事情,作为世间人,这些事情是不可能结束的,我们努力地去帮忙,努力地去解决。比如像孩子——居士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,不知道,因为没有看到过。好些家庭,父母给孩子规划了必须要当医生、必须要像父亲一样做生意。规划所有的一切,以为可以控制得了别人的生命,规划得了别人的生命。孩子也许会愿意,但是没有快乐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?我们需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吗?还是想让我们的孩子有快乐的生活?

家里出问题的时候去观察:我们想让所有的一切顺着我们想的那个方向发展?还是希望家里的人有快乐?我们无法强迫别人像我们想的那样。当看到这样好、那样不好,建议了之后他不做,他就要接受他自己的结果。我们替他担心,替他郁闷,根本没有任何意义,无论我们郁闷到什么程度,他也会像他该呈现的那个样子呈现。

经常这么去提醒自己,心就会慢慢地松开,因为你知道根本没有意义,不可能强迫让别人像我们所需要的那样。居士,你没有别的什么,只是卡在这一个问题,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,你的生活就会更轻松一些。


7号:心很散乱,不太聪明。日常生活中跟佛陀在一起,数一到二十。每天不停地用功,开始能够读自己的心了。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是觉知身体,看到“觉知”和“跑去想”交替进行。用心培养觉性,不停地累积善法。一直在做早晚课,用心地按照长老的开示去用功。 隆波:依然还有期待呢,要不停地去及时地知道。你的训练不错,很好,已经逐步在进步了的。修行啊就像吃饭,第一口的时候不会饱的,不停地吃下去就会饱,早期时候的修行不充分,慢慢地不停地用功就会好起来的。很好,你的修行很好,去继续用功。


8号:固定形式用功,念经、修习安般念,刚刚开始的时候做手部动作,后面就只是单一地观呼吸。在日常生活中看念头、看生气的感觉、贪的感觉,请教隆波,把它变成单一的观呼吸可以吗?

隆波:你现在试着单一地观呼吸给隆波看一下。早期的时候加上念诵,心一旦宁静了之后,就不需要了,只是单一地去观呼吸就可以。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心会左右摇摆,所以只是单一地观呼吸不够,会犯迷糊,心摆来摆去,就像躺在摇床上。小时候躺过吗?现在已经不躺摇篮了对吗?以前躺在摇篮里摇过来、摇回去,然后睡着。心也是这样子的,如果打坐时不停地左摆右摆的话,就会睡着的。

因此刚开始的时候,呼吸的同时加上念诵是很好的,这样觉性就会比较强大,但是不要刻意,一旦心宁静,念诵的内容会自然消失。把刻意再稍微减轻一点点,刻意太强了。吸佛呼陀,以正常的心去吸佛呼陀,不期待任何的结果。对,必须这样,这样心就会有力量,接下来什么东西在身上发生了,就去知道,什么东西在心里发生了也去知道。


好,今天讲法就到这里。不停地去及时地知道自己心的造作,不停地去知道。造作好,也知道;造作坏,也知道。如其本来面目地去知道,不需要去对治,不需要去干预。

而且必须要给心找一个临时的家给它呆。如果没有给心找临时的家,心就会没有力量;心没有力量是无法开发智慧的,因此心必须要有临时的家,包括阿罗汉都必须要有临时的家。佛陀也有教导,让身内身、受内受、心内心、法内法,作为临时的家,心就会从蕴里面剥离开,这是对阿罗汉。我们大家呢,用身内身、受内受、心内心、法内法作为临时的家,是为了生起觉性;去认识、了解名色身心的实相,是为了生起智慧;有了智慧了之后,心就会放下,对身心不再执着抓取,对五蕴不再执着抓取;这时还继续需要有临时的家,只是作为临时的家而已了,因为心已经从蕴剥离开了,已经扔掉蕴了。因此,临时的家必须要有,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,而且一直都要有,不然心就会没有力量。有弟子曾经请教过阿姜曼尊者,为什么您还要经行打坐呢?阿姜曼尊者回答说:已经没有烦恼习气了,但是必须要有临时的家。

好,请回家吧,要跟临时的家在一起,但是在开车的时候必须要跟马路在一起。

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