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经快到年底了,大家就会相互祝福、赐福。去年也会赐福,每一年都会赐福,赐福是一种给予信心,不会多过这个。

我们想获得赐福,必须要自己去做。祝福的福——称之为殊胜、尊贵。如果我们修行,直到我们的心变成了僧,我们就获得了福——自身就已经带着赐福、带着祝福了。

赐福、祝福,不可能摆脱业果法则。如果我们去干坏(事),其实就是在诅咒自己,那个不是祝福;如果我们去做好事,那就等于在给自己赐福。好还是坏,会获得祝福,还是不能获得祝福,取决于我们的所作所为。别人帮不了我们,天神也帮不了我们。如果我们坏了,天神们会加速逃离我们,根本不愿意靠近我们。

天神曾经去请教佛陀,说:人类太臭、太脏了。天神必须要保持1600公里以外的距离,才能够待得下来,如果靠近一点会受不了,太脏了!除非那个人是有戒的,他有很好的戒,戒就会有香味,就像香水一样的,会把那个味道——人类的、令天神厌恶的气味掩盖了。

如果我们想获得祝福,想让天神们爱戴,必须要有戒。如果我们没有戒,没有谁能帮到我们的。比如去求天神、梵天,去求他们来帮忙,是不可能的。只要持戒,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,给自己赐福了。用心去持戒,不需要持太多,持五条戒就够了。

最重要的其实是前面的四条,都是处在八支圣道里面。

第五条是属于正念的范围,如果喝酒、吸毒的话,觉性就会比较柔弱,那是在伤害自己的觉性。

因此要持五戒,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获得祝福,我们就在给自己祝福。然后天神们也会喜欢,他们也会给我们祝福。给我们祝福,就是能帮忙就帮忙,但是不会超越业果法则。

问天神有吗? 有,不是没有; 能帮我们忙吗? 能帮忙,但是不会超越业果法则, 真正的分水岭在于我们的业。

所以,要用心好好地持守五戒,就等于我们每一天都在接受赐福了。

除此之外,还要给自己赐更高的祝福——就是来训练自己的心,让它宁静、让它安住,不被烦恼习气染污。进来染污我们心的烦恼习气,会导致我们的心散乱不安、变成很粗糙的烦恼习气,那就是五盖。欲贪的五盖,我们会很喜欢、很黏着于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触,也就是跟身体接触的那些事物,这些现象就会让我们的禅定坏掉。

比如我们的心被欲贪的五盖刺激,我们的心就开始散乱;或者是生起了嗔的五盖,想杀害、想伤害,我们的心没有禅定,就会开始散乱起来;或者是我们并没有训练自己,没有熏陶自己,心散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来不及看,它散乱了,这个禅定也没有了。这时心的自然状态是:如果散乱得特别厉害,就会很烦,没有任何快乐,然后开始烦躁,心不宁静,心没有快乐就会很烦。

如果我们对三宝生起了疑问,这个称之为疑盖。

这个疑盖并不是怀疑,问说这块地是属于哪个县?这个不能属于疑盖。或问说寺庙门口的那条路,通到哪个地方去?这个疑问,也不能称之为疑盖。

真正的疑盖是指怀疑说:佛陀真的存在吗?他真地悟道了吗?他教的那些是真的、对的吗?如果跟着他说的去做,真的可以离苦吗?

一旦有怀疑就会继续追问:圣僧真的存在吗?还是说只是一个职业——是出家的这个职业?看到出家人这个职业有吃的、有穿的、有住的,就会充满了疑问。

看到了出家人做不好的那些新闻,我们区分不了真假,所以就以为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坏蛋,圣僧应该没有了、不存在了。

因此,有这些疑问,会导致我们无法心意坚决地修行。如果怀疑佛陀是不是真的存在,我们又怎能会按照他的教导去修行呢?所有的事情都会充满了疑问,最后只会相信自己的看法、自己的观念了。

这时心想找宁静、找安住,就根本不可能了。要打坐就会又有疑问了:诶,用哪个禅修的业处比较好啊?今天试这个、明天试那个,不停地换来换去的,不知道究竟哪个更好,心永远宁静不下来。有疑问说怎么做才对?正在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呢?对那些修行的很小的细节都充满了疑问,无法有觉性地去观正在呈现的状态,只是不停地疑问下去,心没有宁静。对于佛、法、僧有疑问,心没有快乐,没有宁静。

还有另外一个烦恼习气:是中间阶段的烦恼习气,导致我们的禅定坏掉的——也就是瞌睡、萎靡不振、提不起劲。有时候看到,我们在这一个环境下面,无缘无故心会很沮丧、很萎靡不振、很昏沉。心在萎靡不振、昏沉的时候是没有禅定的,禅定坏掉了。因此,五盖,这些盖,如果它生起了,我们的禅定就没有了。

如果我们努力地去训练、去练习,训练让我们的心有禅定:去修习业处,懂得选择一个跟它在一起了有快乐的所缘,这个所缘不会引诱烦恼习气,我们带领心去跟这个所缘长时间在一起。每一天去练习,起先会散乱,接下来就会安静下来,在它安静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压制五盖。在心没有力量、不宁静的时候就会被五盖控制心,然后就会比以前更加散乱。

因此,在修行的早期阶段必须要忍耐。要用心持守五戒,然后去忍耐,我们必须要去跟五盖战斗。这个“盖”的意思实际上是指来干扰,我们去做所有好事的那些干扰因素称之为“盖”。一旦有什么东西来障碍我们内心的那些善法、美德的时候,则称之为五盖生起了、盖生起了。

起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五盖、有盖,然后就要忍耐,去修行,不停地去用功。应该不会一辈子都那么坏的,要忍耐地去用功。然后每一天给自己祝福,一起床就给自己赐福了:哎呀,今天要用心修行,慢慢地去教自己,然后去修习禅修业处。起先会散乱,接下来会宁静。

一旦心习惯于宁静,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宁静了。起先很难宁静,因为它习惯于跟散乱在一起,一出生就开始散乱,要想训练让它宁静是不容易的。一旦我们训练心习惯于宁静了,这个时候就容易了。呼吸一两次就会宁静下来,这个称之为有自在、有“四自在”生起了。“自在”并不是自行生起的,它源自于我们的忍耐和训练,不停地去用功。如果我们的心有禅定,仅仅只是宁静型的禅定,心就有快乐了。

有时候并没有刻意要去修禅定,正在正常做事的时候,无缘无故心会宁静下来,有快乐冒出来。训练的早期,就会碰到很多无缘无故快乐就会冒起来,哎呀,无缘无故就有快乐了。心,有了禅定,就会有快乐涌现。

一旦训练的时间久了,我们就会发现快乐依然是属于比较粗糙的、比较刺激的。因此多多地去修行,接下来就会变成“中舍”。“中舍”会比这种快乐更加高一层。快乐,心依然在动荡起伏,但是中舍、舍受的时候,心震动起伏的幅度更小,会更加舒服一些。因此,如果我们每一天去训练,不停地去修自己的业处,有时候修业处之后,心集中下来,然后有宁静、有快乐;有时候在外面正常的世间,无缘无故有快乐涌现,会自行涌现,这个心,习惯于禅定了。一旦训练的时间一久,它就会变成“中舍”。不需要受到惊吓说,哎呀,起先修行为什么有那么多快乐?但是修行的时间久了之后,这些快乐为什么全都不见了?快乐,它是逗小孩的玩具,如果一旦沉迷在里面就卡在里面,哪里也走不了了。

阿那含——三果的阿那含的圣者,称之为修行非常棒了。他们黏着于快乐、黏着于宁静的快乐、黏着于禅定的快乐,很陶醉很享受,不想去跟外面打交道。还想这个不想那个,这说明依然还没有抵达苦的终点,还有满意于禅支的快乐,不喜欢跟人打交道,那就依然还不是终点,心还有两个选择,依然还没有来到终点。

因此这个快乐,是我们必须要非常小心的一个事物。苦,很容易看,因为我们不喜欢。苦生起了,去看,看了之后想让苦消失,会有苦生起,看了之后想让它消失,这个不行,同样也不行,心不中立。 昨天,教这里的一位出家师父。他在给隆波擦玻璃,一直在呵护心让它静止,因为起先的时候心散乱,所以就会去呵护它。他分享说:“它怎么样也不消失。”那不会消失的!心去创造一个静止、空的状态背后其实是欲望,因此不需要去断结果,要断的是里面的因,也就是要断的是欲望。欲望的集谛必须要去断,而不是去断苦。苦呢,那是结果,所有境界跟状态的那个“有”,都已经是结果了,那个是果报,那个断不了。

因此我们修行,如果心黏着于静止,然后我们呵护,纠正不了的,不需要去纠正它。去观察嘛!为什么我们要去呵护它?为什么要去呵护、控制它?因为想好!想修行!想好,要去知道。

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知道心的想要,它会自己断了。因为烦恼习气是忍受不了觉性的,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个是欲望——想要修行的欲望,欲望就会自动自发地灭掉。这个,称之为在断苦因、断集谛。我们是透过及时地识破它,能够断它,然后可以消灭它。

一旦能够消灭了因,消灭了集谛,一旦它不存在了,也就没有了刻意要去创造某一个状态,然后浸泡睡在里面。

一旦我们能够断集谛、断因了,苦它自己会灭,我们不需要灭掉它。因此苦要知道,集谛——苦因要去断。

苦呢?比如我们去创造那个境界,我们卡在里面很憋闷、没有快乐,不需要去想办法纠正它,要去断的是苦因——集谛。要看得出来——是什么在背后让心处在锁住的状态里面?必然会有背后(的原因)——也就是欲望。

比如说想修行、想离苦、想证悟道果涅槃,就是所有的欲望、想要。所有的欲望、想要,如果我们有觉性去知道,它们就会立马灭掉。因此,一旦它的因不在了,这个结果就不可能在了,它只是延续一段时间,因为有果报,所以它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
有的人创造的这个状态——拼命地控制、打压自己,非常的苦闷。一旦及时地意识到说,诶,这是因为自己想要修行,才拼命地打压自己。一旦不再打压,它会憋闷一段时间,因为要还债,就像我们这个身体是属于果报,类似于我们过去的业,导致我们有这样的色身,即便我们不去执着抓取它,它也还会待一段时间。到了时间它就会死去了,它的状态就不在了、就死去了。

因此在修行的时候,我们去观察,不停地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带领心去在单一的所缘,有快乐的所缘持续在一起。去用功,然后如果心迷失去创造出什么状态了,(去知道)。修行的时候,每一个人都会去创造,去创造各种各样的状态。那个有坏处吗?没有太多的坏处。因为戒,定,慧是生起在“有”里面,但是如果我们及时地知道这也是属于一种“有”,我们就可以摆脱这个“有”。这个是属于更高一阶的智慧,也就是知道四圣谛,知道因为有欲望,所以就会生起这个“有”。

我们慢慢地去修行,这属于越来越多地给自己赐福了,我们的心就会有快乐、有宁静。然后呢,开发智慧。一旦我们的心有快乐有宁静,我们就来提升,给予自己更高的赐福——就是训练让心安住。

安住的心比宁静的心更高一阶。心宁静,有时候它并没有安住,但是每一颗安住的心都有宁静。必须要听明白!宁静的心,并不是说每一颗都必然安住。

比如说我们紧盯火遍,直到看到了火,然后心宁静在火上面,火灭掉变成了光明,变成了似相,心宁静在似相,宁静在取相,心并没有安住,心跑到火上面,心跑到禅相上面……因此在心宁静的时候,并不一定说它一定是安住的,但是如果我们训练到心已经安住了,那颗心本身就是宁静的。

训练让心安住的方法,每一天都在教,有时候做得到,有时候做不到,我们大家必须多多地去训练。训练让心安住的方法,别去强迫让心安住,心不喜欢被谁强迫。要有觉性及时地识破,心不安住的时候要及时地识破——心没有安住的状态其实就是心跑掉的状态。它迷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迷失到意根,大部分都迷失去想。迷失去看画面,在迷失去看画面的那一刻,心没有安住了,心跑到眼根了;迷失去听声音,跑到耳根;迷失到闻,心跑到鼻根;迷失在味道,心跑到舌根;迷失在触里面,哎呀!今天天气真凉快,心就会跑掉了,跑到外面。

如果我们有觉性,及时地知道心的跑动,心就会自动自发地安住,因为跑动的心属于有烦恼习气的心,那个就是散乱的心。散乱让心流窜到六个根门——眼耳鼻舌身意。色声香味触法是心不停地往外流窜的地方,法的所缘是心流窜到里面。一旦及时地知道心跑了,及时地意识到,心就会安住起来,是在我们没有刻意的情况下,它会自然安住。在心跑的时候,是心散乱,有烦恼习气,也就是散乱的烦恼习气。觉性生起的一瞬间,及时地知道心散乱,觉性什么时候生起,烦恼习气什么时候就会灭掉。因此心就不散乱,心就会安住,就会自动自发地安住起来。

说到心的跑掉、跑掉,那些经典理论学得很多的人就开始找麻烦了¬——心没有跑,心生起在眼根就会灭,生起在耳根就会灭,心是数也数不清,并不是只有一颗心跑来跑去的。他说的是对的。

修行到了某一点,我们真地就会看到这一点,他并没有骗我们。但是在我们动手实修的时候,我们去看真地能看得到的是心依然还只有一颗,一会儿跑到眼根,然后回来跑到耳根,再回来,跑到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然后再回来。先看我们能看得到的,不然智慧就冲到前面了,就看不到境界了。

心生起在眼根,然后问自己:眼睛看到了画面知道、还是不知道?那是散乱了,称之为智慧冲到前面去了,冲到前面以至于看不到真实的境界了。

因此我们要去看我们能够看得到的状态,比如说我们看到心跑掉了知道,一旦知道,跑掉的一瞬间,心就会灭掉。来觉知,起先还不会,不熟练。知道心迷失去看画面,就会把心拉回来,再把心拉回来的时候,心就憋闷了。一会¬儿跑到耳根,然后把它拉回来就又憋闷了。但是训练到熟练了就会看到,心在哪里生就会在哪里灭。

起先隆波看到,心跑来跑去,就跟隆布敦长老去请教:“长老,心在哪里啊?”那时候,修行之后,抵达了胸口的动荡,就会看到烦恼习气从胸口这里冒起来,以为心就在胸口这里。但是原先以为心跑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一旦更细,就会觉得心是在胸口这里,然后跟隆布敦长老请教,是为了让他证明心就在胸口这里,就请教说:“长老,心在哪里?”

长老说:“心没有地方呆。”听后比以前更加发懵了——心没有地方呆?事实上就是:心在哪里生就会在哪里灭。

慢慢地训练,接下来就会抵达这一点。就会知道:心并没有一个永恒的地方呆着,在哪里生就会在哪里灭,而且又会升起另外一颗心,也许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了,然后在新的地方也是生了就灭,又去别的地方生灭了。因为生起在眼根,生了就灭;生起在意根了,生了就灭了;生起在耳根了,生了就灭;生起意根了,生了就灭;生起在鼻根了,生了就灭;生起在意根了,生了就灭。

看到没?不停地回到这个地方来。起先会把它拉到心的里面来,接下来,不熟练不需要拉它。接触的一瞬间及时知道的一瞬间,心就抵达了自己的意根,就会自行安住起来。慢慢地去训练。

经典理论也很好,他们说的好几个部分都是对的,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那种误解,以为心只有一颗。我们修行了之后,以为心只有一颗——世间的人就会以为这个心只有一颗,狗也会觉得说心只有一颗,有个“我”在里面,有一个恒常的部分,如果想得更多的话,就会以为:我一旦死了之后,只是身体死了,这个心离开了色身还会重新出生。这属于邪见!实际上心生了就灭,在哪里生就会在哪里灭。不是离开了身体之后去新的身体里面出生,那并不是佛教。因为修行还不够细,还没有看到心一直处在生灭的状态。慢慢修行,逐渐生起了正确的领悟和正确的明白。我们的心安住了就去开发智慧,觉性觉知身体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就会看到身体的三法印——身体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如果我们的心是安住的,觉性觉知到感受,苦乐的感觉,就会看到感受也在示现三法印——无常,苦,无我。不是我、不是我的,心安住地觉知、记忆、界定,觉知捕捉到想蕴,就会看到想蕴也在示现三法印,生、住,然后灭。不是我、不是我的。

如果心是在安住的,觉性觉知行蕴,也就是造作——造作好、造作坏、造作不好不坏。就会看到所有的行蕴,也是在示现三法印——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无法控制,不是我、不是我的。最后我们的心安住,觉性觉知在六个根门生灭的心。我们就会看到,心本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——无常、苦、无我,同样也是生灭的,不是我、不是我的。如果能够真的彻底地照见到这一点,就证悟到初果的须陀洹,已经断了邪见——有某一部分是我、是我的。没有我,到了那一点就没有我了。

慢慢地训练,我们修行直到这一点,我们的生命就充满了快乐,自身既有快乐又有宁静,心是觉知、觉醒、喜悦的,是在我们不需要任何呵护的情况下。如果我们的智慧还不够的话,很快,心就跑去执着这个、执着那个了。

但是如果我们修行直到彻底地照见到整个苦、五蕴了,知道说五蕴没有别的什么,有的只是苦。如果彻见到这一点:五蕴本身就是苦。心就会放下五蕴,心放下了之后就再也不会来抓取了。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呵护心了。

我们从起点训练,我们必须要呵护心,有觉性要去呵护自己的心,到了某一点,心已经彻见到了,已经彻底地能够放下五蕴了。总而言之,接下来也就是能够放下所有的名法和色法。一旦能够放下这个,是因为他能够放下心。能够放下心,不再执着心,就会放下五蕴。因为五蕴它源自于心,能够放下五蕴就会放下整个世界。这一颗心它可以创造出五蕴。在缘起法里面有教,这个是“识缘名色”,“识”是生起名色的因,五蕴其实就是名色。

因此,如果我们能够彻见到,包括心本身也不是我。五蕴,那个属于心创造的结果,就再也不可能是我了。那个不是自己思维分析出来,而是真地领悟到了,慢慢地去训练。

如果我们修行到这一点,看到五蕴不是我,我不是五蕴,没有我在五蕴之中,也没有我在五蕴之外,根本没有哪里有个我。那个时候,我们的心就是僧了,那个称之为初果的须陀洹。看到没?这个心是僧,这个僧是很殊胜,是最高的祝福了。 佛陀开示说:能够证悟初果须陀洹的圣者好过于转轮圣王。转轮圣王能够控制和统治整个世界,拥有所有的一切。我们不认识转轮圣王,现在这个时代没有转轮圣王控制整个世界、统治整个世界,没有!

比如说超级富豪有很多的钱,有一千个亿,一天能吃多少饭呢?他只能吃这么一点饭;有一百座房子,一次也只能够呆在一间房子里面;有一百个老婆,一次他也只能跟一个老婆在一起。因此,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。资产那么多,只是为了骗人去迷失、去争抢。但是一旦我们修行,就会知道世间根本没有什么,有的仅仅只是生、住、灭的现象,根本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。我们的心抵达宁静,就会很快乐。

佛陀曾经教导说:“作为国王,即使是转轮圣王依然充满了各种担心和害怕——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被别人杀掉,充满了恐惧,并没有真的快乐;要吃饭也担心被别人下毒,并没有真的快乐,世间的快乐永远都掺杂着苦。”以前隆波去顶礼隆布行长老,现在再也上不去了,因为是爬山,以前还年轻的时候可以爬得了山。长老老了,他依然还可以上得了山,是他的弟子们把他抬上去的,很重的一个轿子抬上去。

有一位女众,看起来很有钱,家里面是卖蜡烛的,拿了很多香烛来供养。因为源自于供养长老的功德,请求长老赐福让自己发财、发财,发很多很多的财,特别、特别有钱。长老就笑了:“有钱会很苦的。”她问:“长老,怎么个苦啊?”长老说:“强盗、盗匪会来抢的,没有快乐的。”她说:“那就再增加一个祝福,不让那些劫匪来抢钱”。长老就停止讲了,然后笑一笑:世间的快乐充满了苦,它并不是真的很殊胜。祈福让自己发财,发财了之后等于让自己有另外一种负担,就是有钱人的负担。那么多钱把它拿去投资这个、投资那个,让钱来帮我们工作,今生很舒服了,不需要赚钱了,结果呢?结果这个钱被骗了。因此,世间的资产是大家相互之间轮流使用的,别太沉迷在里面,没有也不行,但是差不多就行了,然后去提升戒、定、慧。

“慧”其实就是指正确的领悟,正确的明白,明白世间,明白生命,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,没有什么东西是长久的,全部都是生、住、灭。 如果我们的心获得了法,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了就灭,那是属于初果须陀洹阶段的法。初果须陀洹他已经是僧了,虽然是居士,获得了初果那也是僧。因为在赞僧的偈子里面就讲到:佛陀的圣弟子是修行好的人,修行是为了离苦的人,他有特质。又有哪些人是好的圣弟子呢?也就是四双八辈的弟子,“四双八辈”包括男的也包括女的。“四双”是指什么?初果的道、初果的果的人;二果的道、二果的果的人;三果的道、三果的果的人;这三对了。还有阿罗汉道,阿罗汉的果,这个是第四对。我们说有四对,四双,如果把它分得很细,就是八类。这些属于佛陀的弟子,因此他并没有说必须要出家,才能够变成弟子。

什么时候如果我们变成了初果以上的圣者,就是真正的圣弟子了,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僧,是属于初果的须陀洹。不需要出家也可以,想出家也可以,不想出家也可以,取决于实际的状况。因此作为僧并不取决于穿什么,隆波(曾经)就属于世俗的僧。比如居士们头发很黑,穿着裙子、短裤之类的,如果修行很好,证悟初果了,那居士也是僧了。因此,接受了祝福,变成了僧的祝福,这个就已经很殊胜了,就是很殊胜的人了,已经获得祝福了。

总而言之,对于新年的祝福,不要再去求了,无缘无故求这个、求那个,只是一味地在求而已。要自己去做,要去修行,要去持戒。训练心,让它宁静;训练心,让它觉知自己。去开发智慧,要彻底地看到身心的实相,名色、五蕴的实相,你要看到它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这样我们就是僧,每一天都获得了赐福,每一天都获得祝福,不需要求任何人,这个就是赐福。

(最近)三、四天来,昨天也有,新年了,想求隆波赐福,隆波就赐福:别干坏事,要做好事,去训练心。他就有点发懵,这个是祝福吗?这个才是真正的祝福呢!至于说愿你健康快乐、幸福有钱,让每一个人有钱,每一个人身体健康。哎呀,长老他自己的身体都不太好,跟他们去求那些东西,因此要想得到祝福,别去干坏事,要去做好的,要去训练自己的心,直到它非常的干净,那个是我们佛教徒最高的赐福。年底的赐福给大家,大家一定要给自己赐福!

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

1号:打坐、经行,每天一个半小时,观呼吸,日常生活中能看到情绪的变化和身体感觉的变化,苦减少了,觉得禅定安住还不够,日常生活中的觉性还不够频繁。请求开示。

隆波:继续用功,这样它自然会越来越频繁的自行安住的。要去用功,但是必须要看到境界,比如像当下这一刻,你的心是什么样子,你知道吗?你创造了某个东西出来了,你知道吗? 慢慢地去看,看到正在出现的状态。感觉到了吗?在你修行的时候,你的心跟以前不一样了,这个其实就是变化的造作,以前是造作坏,现在造作好。去观察,依然在造作,让心静止不动,这个属于在造作好,要进一步及时地知道它。这样就会看到,每一次造作生起,每次都会生起苦。隆波说的这个是你未来会碰到的状态,而不是说现在必须要去找它。你的训练已经对了。

你现在有觉性,去觉知身觉知心,这样有一天就会看到隆波所开示的这个部分,而不是必须要现在就看到。因为还没有自己亲证,现在如果去看就会是思维分析了。比如像现在这一刻你的心有点不正常,你创造了某一个状态,静止不动。慢慢地去观察,这个坏吗?不坏,这个是属于好人了,这是属于在控制自己,是属于好的方面的造作。好的造作,如果我们不知道它是造作,我们就会被卡在里面,如果我们知道那是造作,我们就不会卡在里面。


2号:信仰和觉性增加了,精进、禅定依然还会是漏水的缸,智慧有时候有,觉得能够看到身体不是我。依然还在散乱,开始能够感觉到满意跟不满意,想获得结果,会有懒惰,会粘着于享受,有哪一点需要调整?

隆波 :就是懒惰,粘着于舒服,这点必须调整,别轻易投降了。谁都懒惰,谁都想舒服,因为所有众生自然的状态就是爱自己,想快乐想舒服,这是很正常的。我们想获得比那个更高的,就必须要忍耐。继续修行,不错的,去用功。


3号:每一天做固定形式练习,看到心有三颗:作为知者观者的是一颗,另外一颗是属于不善的心,还有一颗是创造另外一个我的心。区分不了好跟不好,在日常生活中会粘着于舒服,导致五戒经常会有缺失,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已经知道了呀,就是那个(舒服,导致五戒经常有缺失)。自己要小心、谨慎(这一点),你的漏洞、漏水的地方就在那个地方。

4号等一下,这前面的3个人非常棒,隆波还没来得及说,他们就会自己意识到,这个很好。这3个人,1号,粘着于一个静止不动的状态,你意识到了吗?对,要去及时的知道,为什么必须要这么静止,因为想要好,想修行。看到没?欲望在背后,要及时地识破它。就只是知道,不需要找办法去纠正,就知道自己卡在某一个状态,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就够了。


4号:每天,透过经行做固定形式练习,一天一次,一次一个小时。感觉睡觉之前的修行品质不太好,就会刻意让心跟自己的身体在一起,但是依然还不太好,还有在努力,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继续用功,早期要不停地去训练,这样就会慢慢好起来的,事实上现在本身已经进步很大了。现在的你跟以前不一样了,你能感觉到吗?你已经变化很大了。要去训练,已经修对了,去继续用功。

今天很容易检查禅修进度,每一个人都非常棒。

5号,稍等一下。4号迷失到念头的世界里面了,你意识到了吗?不要这样。迷失了知道、迷失了知道,而不是迷失很久。法是无法透过坐着去思维分析来学的,要去觉知、觉知,及时地识破正在呈现的状态,心散乱去想了,要及时地意识到。


5号很好,请讲。

5号:固定形式用功,持五戒,做早晚课,打坐为主,“吸佛呼陀”迷失了知道、迷失了知道。日常生活中观身、观心交替进行,观心能够更多了,但是经常迷失,念诵的时候会有昏沉,会有打哈欠,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你的修行很好,继续用功。修得很好,不需要比这个更加努力了,只需要持之以恒地去用功,好过于拼命努力地去找怎么做才好、怎么做才好,这是非常重要的,就是持之以恒地去用功。


6号:固定形式的训练是做慈悲观,日常生活中训练观心的紧和松。6个月以前隆波教导去观“心走神了知道”,刻意不停地去觉知,但是依然还有刻意。觉得心没有归位,粘着静止、空,观什么都观不了,想开发智慧,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现在心还很散乱。要去觉知身体:身体动来动去,身体行住坐卧,身体呼气、身体吸气,不停地去觉知,一旦心有力量了之后观心才能够观得了。如果依然像现在这么散乱,观心就观不清楚。

5号,回到5号,你刚才的修行,心跑到外面去了,心跑掉了,你要有觉性及时地知道心跑掉了。继续修习自己的业处,继续念佛陀,心跑去想别的,知道;心跑去看禅修业处了,也知道。去及时地知道心,心就会非常有力量,这样心就可以安住独立凸显起来。一旦心力量够的话,觉性觉知什么,就会看到三法印。


7号:隆波让自己就只是去觉知,有持戒,第四条戒更好了,固定形式用功经行更多,看到境界的生灭,有些境界心不中立,有满意的境界待的时间就会比较久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很强烈的情绪,心就会抽身出来,碰到比较轻的状态有时候能够知道,有时候知道不了,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就是这么去用功,修对了,心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的:在接触到很强烈的所缘就很容易知道,接触到比较轻松的所缘有时候就会很陶醉,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。慢慢地训练,起先观的只是比较粗糙的所缘,比如说有很强烈的身体(感觉)才会知道,接下来一点不爽就看到了,这取决于自己的累积。不停地去训练,这样就会越来越细腻,很好。


8号苦闷吗?等的时间很久。

8号:主要是观呼吸,现在心能够接受无我,更加有快乐了。在日常生活中,心依然会散乱在五蕴里面,但是能够自动自发地回来安住。至于奢摩他主要是修慈悲观,心集中没有几秒钟就会退出来,请求开示。

隆波:继续用功,就像你训练的那么去用功。去累积,这是正常的。早期,心在集中的时候,一旦集中它就会跳出来了,是无法维持的。继续去训练,并没有训练让它维持它会自己维持,接下来就能够宁静,能够安住,觉性的力量就会帮忙让我们有戒、有定、有慧,并且会越来越增长。去用功,要忍耐,你的烦恼习气依然很强烈,就需要去跟它抗争,只要不破戒就可以了。


3号,散乱很厉害,特别喜欢说,你要小心这一点。6号为什么昏昏沉沉的?你感觉到了吗?正常的时候会是像这么昏沉吗?不会是这样子的,如果不是这样子就不错。如果是昏沉,类似于心还没有醒的那种感觉。

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今天讲法讲得很快,这太好了,这个称之为有进步。接下来就会像隆布莲长老那么去讲,要去训练很久。隆布莲长老去隆庆广场讲法,只有20分钟,但是很值得听、很值得听。如果讲得很久,隆波不喜欢,就会很烦。

好,请回家吧。

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标签: 赐福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33